医用织物清洗消毒洗衣房设备






处理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病人,以及多重耐药菌病人使用后的被服、布类等织物装入红色(橘色)高污染污衣袋内,或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密闭转运,由洗衣房或洗涤公司按照感染性废物单独清洗消毒。
医用织物: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手术衣、手术铺单;病床隔帘、窗帘以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感染性织物:医院内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医用织物的消毒原则
1. 脏污织物
(1)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
(2)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洗涤、消毒。
(3)新生儿、婴儿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其他医用织物混洗。
(4)手术室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独洗涤。
(5)布巾、地巾宜单独洗涤、消毒。
(6)宜选择热洗涤方法。选择热洗涤方法时可不作化学消毒处理,热洗涤方法按附录A执行。
(7)所有脏污织物的洗涤方法应按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和下面医用织物清洗消毒流程执行。
(8)若选择化学消毒,消毒方法应按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2. 感染性织物
(1)洗涤消毒的原则应符合脏污织物要求。
(2)不宜手工洗涤。宜采用专机洗涤、消毒,热洗涤方法;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
(3)机械洗涤消毒时可采用洗涤与消毒同时进行的程序。
(4)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感染性织物的,应在密闭状态下直接投人洗涤设备内。
(5)对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按附录A执行。
(6)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后的感染性织物,若需重复使用应先消毒后洗涤。
湿热消毒方法的温度、时间
湿热消毒温度应>90°C,时间>5min,或A。值>3000;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其湿热消毒温度应>90°C,时间>1min,或A0值>600。
医用织物的院感防控管理:
1. 环境管理:
(1)洗衣房布局合理,各区域划分明确、无交叉、无逆行、标识醒目,分各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清洁织物与污染织物从指定的通道分别进入清洁区和污染区,不可交叉逆行。
(3)医院织物污物回收间保持整洁,工作台面及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2次,每天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有消毒记录,院感科每半年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
2. 人员管理:
(1)收取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工作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穿工作服、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手套,按要求落实手卫生。
(2)定期体检,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及上报流程,按照医院《职业暴露制度》执行。
3. 转运:
(1)采取下收下送的方式。清洁与污染的织物运送路线和车辆应分开不交叉,不混装混运;
(2)采取封闭方式运送。运送织物过程中,装载物不可超载,保证运送车辆的密闭性。
(3)每次运送完污染医用织物后,专用车辆/工具和盛装容器应一用一清洗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消毒方法参照WS/T367执行。
4. 储存与发放:
(1)清洁织物应按照不同的使用病区分类储存,并有明显标识。
(2)清洁织物存放间应采用货架存放,货架离地20cm、离天花板距离各为50cm,离墙距离为5-10cm;货架及工作台面每日清洁,每周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全面擦拭清洁消毒一次,保持该室内整洁与干燥。
(3)清洁织物存放间内严禁堆放污物以及无关的杂物,保持存放间的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4)织物发放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