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用织物洗消中心规划设计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4.1.1.4如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应对其资质(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并符合商务、环保等有关部门管 理规定)、管理制度(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医用织物运送、洗涤消毒操作流程等进行审核。4.1. 1.5对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职责。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下列 内容:a) 识别可能存在的生物污染风险,如与感染性织物混洗等;b) 确立、评估与生物污染风险相关的关键控制点,如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洗涤(温度与时间) 环节和相关洗涤设备、人员、环境,以及清洁织物质量标准等;c) 对生物污染风险识别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提出可持续改进措施。4.1. 16应与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建立医用织物交接与质量验收制度。
医用织物的感染防控是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涉及织物从使用、回收、运输、洗涤消毒到储存的全流程管理,任何环节管理不善均会增加医院感染风险。
一、使用与更换
床单、被罩、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时,应每周更换;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织物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二、分类收集
1.严格分类
感染性织物:医院内被隔离的感染性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等患者使用后,或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染的织物属于感染性织物,需床旁密闭收集,使用橘红色感染性织物袋盛放,禁止抖动。
脏污织物:医院内除感染性织物以外的其他所有使用后的医用织物,禁止与感染性织物混放,收集时应尽量减少抖动。 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清洁织物:经洗涤消毒后待使用的织物,需与非清洁织物严格分区存放。
三、密闭转运
医院洗衣房应分别配置运送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的专用运输工具,不应交叉使用。 运输工具应定期清洗消毒,运输感染性织物的运输工具,应严格执行一用一清洗消毒。使用后的织物在暂存间存放不超过48小时。
四、洗涤消毒流程控制
1. 预洗
感染性织物需先进行消毒预处理(如含氯消毒剂浸泡)。
2. 主洗
对耐热的医用织物热洗涤,水温≥75℃、时间≥30分钟,或80℃、时间≥10分钟,洗涤时间可在确保消毒时间基础上,根据织物脏污程度的需要延长时间
3. 洗涤设备管理
新生儿、婴儿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洗消,不应与其他医用织物混洗。
手术室医用织物宜单独洗涤。
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洗涤、消毒。
感染性织物与普通织物分机清洗。
五、环境与设备质控
1. 分区管理
布局流程合理:分别设有污染区(分拣、洗涤)和清洁区(烘干、折叠、储存),两区完全设置物理隔离,单向流程。
空气流向:清洁区→污染区。
2. 设备清洁
感染性织物每次投放洗涤设备后,应立即使用有效消毒剂对其设备舱门及附近区域进行擦拭消毒。感染性织物若选择冷洗涤,工作完毕应对设备采取高温热洗涤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每天工作结束,应对台面、设备、地面等擦拭消毒。